发布时间:2025-10-15 18:11:22    次浏览
据高盛2016年初发表的VR报告估计,2020年VR医疗领域营收将达到12亿美元,而2025年将达到51亿美元。目前,全球约800万的医生和紧急医疗救护员将是使用VR/AR医疗设备的潜在用户。在医疗保健市场,VR/AR可发挥以下三方面作用:1)作为一款帮助医生进行医学治疗和执行日常任务的工具;2)用于物理治疗,或治疗一些恐惧症(如恐高症);3)虚拟拜访医生。当前,已经有医生提供视频诊断服务,而VR将强化这一体验。在治疗各种病症的领域,英国伦敦Virtual Exposure Therapy公司利用VR来治疗恐惧症, 阿根廷裔心理学家费尔南多开发了一个叫做Phobos的软件平台,专门用来治疗各种恐惧症状。例如蜘蛛恐惧症,通过模拟症状触发情景来引导患者克服恐惧,即所谓的VR暴露疗法,这样的疗法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差不多,而且这种疗法成本低也比较安全。而今天海投君要介绍一家把虚拟现实技术成功运用到医学治疗的公司---MindMaze创始人Tej Tadi: 从科研尖兵到创业达人组建MindMaze公司最初想法来源于创始人塔迪(Tej Tadi)。10年前,他还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攻读神经科学博士,醉心于机器人学和图形学在医学的应用研究。在2012年,塔迪在科研上的成果和努力最终成功结合了虚拟现实和神经科学两个领域的技术,创办了MindMaze,并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剥离出来成为一家独立的创业公司,获得了来自瑞士和欧盟的政府拨款和天使投资人的1000万美元投资。 现在这家瑞士的创业公司共募集了超过1.08亿美金,今年2月份最新一轮融资后他们估值已经达到10亿美金,跻身独角兽行列。这让MindMaze成为了估值仅次于Magic Leap的VR公司。MindMaze的主打产品MindMotionPRO是行业里首款由意念驱动的VR/AR动作捕捉游戏系统。该系统结合了VR,脑部成像和游戏的技术,帮助受脑部损伤的病人(如中风病人)恢复脑部功能。系统使用名为“NeuroGoggles”的头戴显示器,将32个神经传感器和动作捕捉摄像头融为一体。系统原理是以绑带和干电极结合感知你的脑波和肌肉活动,并使用专用的运动捕捉摄像机系统在你做出动作之前进行“预测”。该系统使用高清的三维相机来跟踪与捕捉人体动作,以生理参数测量与反馈系统获得对象的脑电波活动与肌肉活动,并诠释对象的意图,最后通过在虚拟现实中模拟对物体的抓,握等动作,使病人受损的上肢获得相应的锻炼。 当病患戴上头盔后,该设备能够模拟出病人的四肢,然后利用意念控制技术把病患对四肢的控制“呈现”在眼前。病人还可利用意念触发事件,享受无延时的游戏体验。通过这套系统,中风患者在康复医疗过程中可以训练“闲置”的脑神经甚至是修复受损的脑神经。公司数据显示用户能在三周内恢复肢体运动机能的 35%。目前MindMotion PRO已于2015年获得欧洲CE认证,允许在欧洲和亚洲使用. 对于该系统使用的技术,MindMaze的 CEO兼创始人塔迪说:“ 消费者既可以用它来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可以用它来玩游戏。” 对于未来,塔迪更是野心勃勃,他表示“在短期内,我们希望办到的第一件事就推出一个全新的游戏平台,”塔迪认为, “它比现实生活更加丰富。”积极推动VR技术普及化Mindmaze在近日公布了与Dacuda合作研发的MMI计算平台,世界上第一款为移动端的沉浸社交式虚拟现实应用而设计的多感应器的计算平台。MindMaze将在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销售这一技术,旨在应对如谷歌的DayDream View一类的产品在位置跟踪和多人互动方面的不足。两家公司声明:MMI平台的开发技术是基于最领先的的神经科技和实时的计算机视觉算法。MMI结合了MindMaze的神经元标记技术与Dacuda的SLAM扫描6DoF(自由方向)空间范围追踪技术,能够检测人的情感和身体交互,实现社交VR互动体验。 对此Dacuda的创始人兼副总Erik Fonseka表示:“Oculus至今仍未宣布任何在移动端进行空间范围VR的技术,而如今,我们就能弥补这个空白。” MindMaze的创始人Tej Tadi博士也称:“MindMaze一直以来希望能重新定义高质量消费端的VR/AR体验,让这项技术不仅局限运用于媒体和游戏领域,更要进军医疗健康,为大众的健康做贡献。因此MMI平台将开启神经VR技术的新时代,造福千万大众消费者。”据悉,MMI平台将会在2016年第四季度推出,旨在提供基于移动设备的完全沉浸式VR体验。MindMaze的技术是否如其所述能够普及到大众消费者,为全球的健康事业带来贡献呢?我们拭目以待。